人才培养

政校联动探析湾区政务服务创新实践


为深化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体系与营商环境的理解,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2025422日,广东财经大学《湾区财经概论》课程教师黄文浩带领2024级行政管理1班本科生和2024MPA全日制硕士生赴佛山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业务骨干座谈及课堂分享三大环节,师生近距离感受湾区“高效便民、智慧政务”的先进经验,探索营商环境优化与行政效能提升的联动机制。

(一)沉浸式体验:智慧政务的“佛山样本”

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依次参观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智能化办事窗口及“益晒你”企业服务中心。中心“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特色服务,尤其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秒批”“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展现了佛山作为湾区枢纽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标杆作用。参观学生感叹:“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数字化手段真正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变革!”

(二)对话一线骨干:解码湾区政策落地难点

座谈会上,中心业务骨干围绕“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协同优化”主题,以佛山“益企通”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等案例,剖析了政策制定端与执行端的衔接痛点。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平衡监管效率与企业便利化”等问题,中心负责人指出:“湾区经济的活力源于制度创新,例如‘承诺制信任审批’既降低了企业成本,也倒逼了信用体系建设。”课程教师黄文浩总结称:“政务服务的‘用户思维’与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市场化逻辑高度契合,这正是课堂理论的最佳注脚。”

(三)课堂延伸:从观察到思辨

返校后,课程教师黄文浩于424日上午组织专题分享会,学生结合调研成果,以小组形式汇报了对“湾区跨境政务协同”“政务营商环境政策工具创新”等议题的思考。有团队提出“借鉴佛山经验构建跨城通办评价指标体系”,引发热烈讨论。第二课堂不仅是知识拓展,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政策-提出方案”的思维闭环。

本次实践是《湾区财经概论》“政企校”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之一。课程组将持续对接湾区政企资源,推动“课堂+调研+案例”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懂政策、通实践、具国际视野的湾区财经人才。


供稿:黄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