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经验与启发

发布者:陈燕发布时间:2022-03-28浏览次数:16

论述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经验与启发

班级20级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1   姓名:叶泳    评阅人:王方方


摘要:本文将从人口、经济、交通等不同方面对比世界四大湾区的不同特点,对大湾区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本文的借鉴包括金融、科技、产业等各个方面,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大湾区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各地区的协同发展,与时促进,不断推动大湾区走在世界的前列。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

    (一)政策背景

1.《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发表

2007年国家改委正式发布《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架,它将促进一个世界级湾区的诞生——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三地与发改委共同签署了这样协议,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人广东城市与香港和澳门合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该协议是对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建设一流世界级大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协议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大湾区的建设方向: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这六个方面从改革、基础设施、市场、科技、合作等不同维度对大湾区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构架与制度的探索,这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

201711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取了许多的先进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战略发展模式。政策上,通知主张从微观政策入手,搭建有利于先进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微观政策体系;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技术创新理念,鼓舞民众投入于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同时,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良性的人才激励,这些先进的发展理论有利于指导创业者紧跟时代的需求,支持创业者持续的创新动力。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创业和人才基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要紧跟时代的进步,不断注入创新的基因,提高全民的创新能力,才能让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得到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3.“三新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三新理念”深入认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创新氛围。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大湾区也必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新的创新活力,建立新时代大湾区的发展新趋势。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我们的经济情况,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我国迈入中上成收入水平,但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将继续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

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发展,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其核心动能就是科技创新,战略支点就是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就是开放形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社会背景

1.新冠状病毒肆虐

疫情是一把双刃剑。当下,新冠状病毒肆虐,新冠病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疫情,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很多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无法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些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企业的停摆将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如果我们控制好疫情,并且让疫情防控做到常态化,那么我们将很好的把生产生活与现在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经济的发展。疫情也将为带来新的发展,为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主要矛盾

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的经苦奋斗,我国的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我国的现如今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指导我们对时代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也将影响我们对中国发展判断和规划。

在接下了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加强科技的发展,让生产和科技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将促进各地区,各领域平衡发展,让13亿人民公平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国际环境

1.中国加入RCEP

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

20201115日,中国正式签署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中国签约的最多的自贸项目,这个协议将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中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RCEP的签署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是中国向全世界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不移实施全面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二是RCEP将有效地促进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三是RCEP的实施,将加快中国开放进程,倒逼改革提质加速。

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经济崛起。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多项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0%。中国取得的成绩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国家话语权,中国将逐步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认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快速强大,从心新中国前的世界最穷的国家,演变成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国家看见中国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开始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甚至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

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正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然而中国、俄罗斯、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目前,这些地区和国家还将保持快速的发展,使这个世界的经济结构更加的合理化。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意义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是基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借鉴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方案。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接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程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布局合理化,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发展。

三、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的对比

(一)粤港澳大湾区

面积

5.59万平方公里

人口

6958万人

GDP

1.51万美元

世界前100大学个数

4

第三产业比重

65.6%

国际机场数量

5

机场旅客吞吐量

2.01亿人次

人均GDP

2.17万美元

注:表格为2017年数据

数据来源:http://www.statista.com,Bay Area Council,中国贸促会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综合性比较高的湾区,集合了金融、产业、科技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以“9+2”的模式,即广东珠三角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发挥各地的优势促进大湾区互帮互助、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集合大量的企业,涌现了中国平安、华为、腾讯等不同种类的企业。

(二)纽约湾区

面积

2.15万平方公里

人口

2032万人

GDP

1.72万美元

世界前100大学个数

2

第三产业比重

89.4%

国际机场数量

2

机场旅客吞吐量

1.03亿人次

人均GDP

8.46万元

注:表格为2017年数据

数据来源:http://www.statista.com,Bay Area Council,中国贸促会

纽约湾区的主要优势在于他的第三产业分布比较集中。纽约的金融业、奢侈品业和都市文化的影响性都是世界性。纽约当之不愧为金融湾区,其金融业的十分发达,美国7大银行中的6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机构等近3000家机构总部也集聚于此。纽约也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掌握着世界40%的财富,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巨大。

(三)旧金山湾区

面积

1.80万平方公里

人口

777万人

GDP

0.83万美元

世界前100大学个数

3

第三产业比重

82.8%

国际机场数量

3

机场旅客吞吐量

0.76亿人次

人均GDP

10.78万美元

注:表格为2017年数据

数据来源:http://www.statista.com,Bay Area Council,中国贸促会

旧金山的第三产业占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重要的是旧金山的人均GDP是四大湾区中最高的一个湾区。旧金山有“高科技湾区”的美称,其主要原因是旧金山重点发展互联网软件科技,拥有世界知名的硅谷以及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的20多所著名科技研究型大学。这里同时也是谷歌、苹果、英特尔、Facebook等科技巨头企业全球总部聚集地。

(四)京东湾区

面积

1.36万平方公里

人口

4396万人

GDP

1.86万美元

世界前100大学个数

2

第三产业比重

82.3%

国际机场数量

2

机场旅客吞吐量

1.24亿人次

人均GDP

4.23万美元

注:表格为2016年数据

数据来源:http://www.statista.com,Bay Area Council,中国贸促会

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东京湾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集合这些优点,东京湾区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在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和游戏动漫、高新技术等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涌现出三菱、索尼、丰田等知名企业。

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的东南部,背靠珠江流域,面朝南海,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腹地广阔。珠江流域具有支流众多、水量大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珠江分为北江、东流域和西流域,北流域流经广州的主城区;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口门汇入南海;西流域流经珠海、佛山、肇庆等地,连接滇、黔、桂、粤、湘、赣等省(区)。

面向南海,对外贸易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贸易活动最密集地地区之一,具有长时间的对外贸易历史,比邻东南亚,与多个东南亚国家有很深的贸易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三个世界级海港,大湾区的货物通过南海的航线运往东南亚各个国家,经过马六甲海峡,还可以运往印度、非洲、欧洲等地区。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产业集聚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的产业各有优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知名的金融中心,拥有国际级的金融交易市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重要的第三产业城市,其博彩业、旅游业较为发达;深圳作为中国的硅谷之一,其高新科技园产业较为发达,广州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佛山、东莞、珠海等地是各类产业的聚集地。

(三)交通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交通系统,拥有5个国际机场,吞吐量位居四大湾区的第一,飞机覆盖世界主要的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广州的高铁有到达广东省的每一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密集的铁路网之一,广州的铁路可以通往广东省的每一个城市,铁路可以通往中国的大部分主要城市。航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许多的深水港,拥有香港的维多利亚国际港。

五、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七个方面引领未来。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优势是地广,但这同时也给大湾区的通行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长,将会降低通行效率,提高通行成本。同时,香港、澳门和内地的通行受到通关的限制,通行的制约先对会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一为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大对交通的建设,建立“一小时”通行圈,加大各地的交通联系;同时,香港、澳门与内地城市也将促进政策的一致性,促进各地区的互联互通。

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市场的流通顺畅需要各地区加快市场一体化,从而促进各地区的资本的流通。资本流通加速,有利于大湾区的经济发。香港和澳门在连接外国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国外的资本进入内地地区,为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9+2”的发展模式,每个地区的有各自的优势,各地区加大从金融、政策、贸易和人才等合作。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为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搭建一个桥梁,把各种跨区域的经济合作项目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走出去,引进来”一直是中国对外发展的政策,把大湾区培育成国际合作的平台,将有利于与世界各地区达成合作,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一定国际基础。新的合作平台也将推动大湾区让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大湾区与国际接轨。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紧围绕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环境,吸引优秀的人才入驻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微观政策的支持,助力大湾区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投入,推进创业转型升级;旅游业的发展对一城市的各个行业的带动作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大湾区打造优质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光观浏览,从而带动交通行业,零售业、餐饮业等发展,实现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

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湾区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强大的创业背景,世界其他的三大湾区也是通过金融业或者高新科产业带动大湾区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要紧跟时代和国际的发展趋势,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六、世界四大弯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借鉴与启发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中体地位是:“科技+金融+产业”的综合性大湾区发展方向。他将集合其他的三大湾区的区位定位,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大湾区将吸引全球各地的各个类型的优秀企业入驻,开创各区位,有特色,有合作,有创新的多核心发展格局。产业分工如何在湾区内形成优势集聚互补和良性协同匹配。大湾区聚集各类产业,通过交通信息流,让各核心的产业流动起来,各要素自由配给,多资本自由流转,最终实现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二)区位发展定位

1.国际性金融中心

李显波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总结了以下的几点,顶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提:所在国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发达的国际贸易、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力、取决于所在国实际发展情况、丰富的金融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而要发挥香港对整个大湾区的辐射作用,需要继续把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做大做强。当下世界的经济中心依然在西方,但顺着东方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中心将会有东移的趋势,大湾区要把握“东移”的趋势,把金融业做大做强;同时,大湾区要利用广东对外贸易的前沿性,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的特点,与世界各地区发展良好的国际贸易关系;金融资源配置力需要有先进的金融系统,国际的货币支持,自由的资本流通,大湾区首先要做到的是提升香港的金融体系,让其即对接世界,也能对接内地,实现金融互帮互助;金融体系的发展有赖于金融的创新,香港有5个世界级名校,具有金融人才的培养条件,香港要加大金融人才的培养。

2.现代化科技中心

现代化科技需要强有力的高新空间产业园的建设,深圳和广州等地应该加大对创业园的建设力度。产业园的聚集效应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新科技产业的进入,通过开展各种科技论坛,加强产业园区企业的合作力度;产业园应该布局在各大高校的附加,高校与企业加大合作,企业提供问题,学校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技术的高效转换;在产业园区配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为高新科技企业的科研攻关创造条件。加快推进以项目智力服务产业为特色的脑力产业园,打造辐射全区的科技资源集聚平台、技术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发展重点领域。旧金山湾区在电脑被发明后,重点发展互联网科技创业,成就了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创业聚集,诞生了谷歌、微软、Fassbook的国际性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当下要对标国家高新科技发展发现,比如:当前由于大量点子产品的应用,使得出现缺“芯”的现象,大湾区可以加快芯片领域的布局,开创芯片学科专业,支持芯片企业的发展,建设芯片相关的基础设施;新能源也是近年来发展的热点,其符合“绿色”的国家发展理念,新能源的市场和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互联网产业,“元宇宙”被炒得很热,虽然无法确定是否会成为发展趋势,但互联网虚拟产业确实是发展的前沿,从游戏、软件生态、虚拟现实等,在将来都能成为发展的趋势之一。

3.标准化产业中心

引领国际产业先进水平,往往需要一个国家具备大量的技术专利,对标国家技术领导地位,建立自己的产业标准,增强我国的产业国际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需求,把握好“绿色、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跟国际科技的发展趋势。

东京湾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布局制造业,产业结构较为发达。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都得到了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要跻身于世界制造业规模发展龙头,就要加快布局产业工业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区的工业化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的转移,合理安排产业的区间分布。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当今世界是数字的世界,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数字济”的支撑,激发传统产业的活力。深圳具有一批重要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对于数字转换具有优势基础,重要的是依靠一定的平台开发,让传统产业有机会接触互联网企业,让两者互相融合发展。

东京湾区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相当较劣势,大湾区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产业结构。大湾区的地理相对较广,第三产业的布局有别于其他三个湾区,我认为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应该以“定点聚集,交通带动”模式进行。在一定的区域内布局多种服务,该区域对周边的交通辐射作用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能力,能让周边的人群快速购买到产品和服务。

(三)区位协调合作

区域协同发展是指一个地区从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合作与协同发展。重要的是将整个大湾区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既保留各自的特色,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互通性。通过共同的政策和交通网络,把不同的地区结合起来,让各要素自由流通。

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全文[DB/OL].(2017-07-03)[2022-01-17].https://www.yicai.com/brief/10043693.html

    [2]中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DB/OL].(2015-05-08)[2022-01-1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3]长啸.RCEP如何深度影响中国经济生活[J].上海企业,2022(01):64-70.

[4]宋玲,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现状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32):2.

[5]李显波.从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金融业发展看顶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般规律[J].科学发展,2021(11):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