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发布者:陈燕发布时间:2022-03-14浏览次数:26

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班级2020级金融学3  姓名: 黄汶菁   评阅人: 徐靖捷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养老,即康养资源变得十分重要和珍贵,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如何发挥康养资源的最大效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方式,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康养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资源上的优势互补

(一)自然资源类康养

1.森林康养

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森林资源丰富,尽管香港和澳门的森林资源短缺,但另外九个城市的森林资源富饶,九个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超51%。东莞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惠州有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深圳有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广州有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江门有广东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肇庆有广东广宁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佛山有南丹山森林公园;中山有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珠海有板障山森林公园等。香港临近深圳,澳门临近珠海,港澳群众可以到其附近城市享受森林康养资源。

珠海首个国家级康养基地的建设成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康养的新标杆。江湾山森林康养基地位于珠海斗门乾务镇夏村,紧邻五山林场,周边森林腹地面积近三万亩。五公里范围内有御温泉、海泉湾、金台寺、斗门老街、接霞庄等知名旅游景点。基地处于澳门、江门、中山一小时黄金旅游圈,广州、深圳、香港两小时黄金旅游圈。拥有高品质的溪、林、田、湖、山等多元丰富的优质资源,康养资源基底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展森林度假和康体养生旅游的资源基础。江湾山康养基地充分发挥了粤港澳大湾区森林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利用珠海的森林康养资源,为周围城市的居民,特别是缺乏森林康养资源城市的居民,提供康养服务。

2.温泉康养

粤港澳大湾区温泉资源也是集中在内地,香港和澳门没有天然温泉。广州有从化流溪河温泉、增城白水寨温泉;江门有新会古兜温泉度假村;惠州有惠州市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珠海有御温泉度假村;中山有中山三乡温泉度假村;深圳有石岩湖温泉度假村。笔者没有找到东莞、佛山、肇庆有天然温泉的相关资料,姑且认定这三个城市没有天然温泉。总体粤港澳大湾区的温泉康养资源还是相对富足的,以温泉资源丰富的城市作为中心点,发散至周围城市,形成温泉康养基地旅游圈,缺乏温泉资源城市的居民可到达温泉资源中心城市享受温泉康养服务,且交通便利。

(二)文化资源类康养

1.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康养旅游资源,这对于拓宽康养旅游的市场、打造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宗教种类丰富,五大宗教齐全,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各类民间宗教和谐相处,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五彩斑斓的宗教文化。香港有万佛寺等;澳门有妈祖庙等;广州有石室圣心教堂、光孝寺等;惠州有冲虚古观等;肇庆有庆云寺等;佛山有南海观音寺等;深圳有弘法寺等;珠海有普陀寺等;中山有人寿禅寺等;江门有玉台寺等;东莞有香慧寺等。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寺庙,大湾区内的居民都会慕名来到各个寺庙,宗教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以及精神上某种程度的放松与慰藉,各个城市间的宗教景区和基地是相互补充的,有的人信仰某一种宗教或某一些神仙,而他们的居住处没有,就会到临近的城市去祭拜,从而达成一种宗教文化康养的效果。

2.民俗文化

康养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是结合时代所需而提出的一个新思路,“康养+民俗文化”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借助旅游方式达到宣传、保护并传承地方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利于发展地方旅游产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解决社会问题,形成“文化+旅游”的双赢发展模式。以广府文化为主的大湾区文化在珠三角各地市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江门,包括港澳在内都体现为粤语体系、广府菜系、粤剧粤曲、醒狮武术、蚝壳墙、镬耳屋、广绣、广彩、广雕、凉茶、迎春花市等。还有各个城市的特色民俗文化,如香港有谭公诞、佛诞等;澳门有鱼行醉龙节、谢灶等;肇庆有端砚文化、四会贞仙诞等;惠州有惠东渔歌、龙形拳等;珠海有沙田民歌、转泥鱼习俗等。粤港澳大湾区有其较统一的民俗文化,而每个城市也有其特色民俗文化,故粤港澳大湾区的民俗文化康养资源十分富足。

(三)产业类康养

1.中医药养老产业

发展中医药养老产业是康养服务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有助于养生,延长寿命。粤港澳地区的养老服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地的养老服务体系及中医药应用发展各有特色。

香港尚未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中医药与养老仍是处于相对独立的两个服务领域。香港的“去福利型”养老服务模式强调市场化与社会化,更加注重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心理状态,并积极寻求老年群体重返社会劳动的有效途径,这正是广东省养老体系中较为缺乏的部分。

澳门中医药发展水平较高,私营中医诊所遍地开花,但中医药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医养融合上不及广东,仅有3个卫生中心设有中医药服务科室,针对长者的中医药服务以预防保健为主,在治疗康复上的应用非常少。

目前广东省已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网络,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同时,逐步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引入。目前已基本建立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但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对于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心理状态关注较少。港澳两地养老服务及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多元的长者服务兼顾身心健康,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养老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在规模上小于珠三角九市。珠三角九市为港澳提供空间资源,港澳积极分享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三地互惠互利,共同促进跨区域异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体育旅游产业

体育旅游属于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健身康养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纵观大湾区区域内体育运动类型丰富,香港有足球会、木球会、游艇会及域多利游乐会、香港赛马会等。澳门定期举办众多国际赛事,如国际马拉松、国际排联世界女子排球联赛等众多体育赛事吸引游客慕名前往。广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比赛、户外运动节让众多游客仔细品味羊城秀美山水。深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举办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飞速崛起,已形成了“每周有赛事,每月有高潮,每年有突破”的体育赛事格局。珠海文体局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促进珠澳双方将开展更多项目的民间体育交流,签署了《珠澳体育合作框架协议》。佛山不仅仅在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方面是走国内前列,更将体育赛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佛山印记的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中山市小榄镇是中山首个提出制定长期文化发展规划的镇区,而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犍球运动,是小榄镇乃至中山文化体育发展的一张名片。东莞素有“龙狮运动之乡”“举重之乡”等美名,体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与政府重视和推动体育运动是不可分割,近年来又被誉为“游泳之乡”。肇庆通过传统龙舟争霸赛、国际半程马拉松、青少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赛事向世人传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江门是武术之乡,闻名海内外的蔡李佛拳、咏春拳发源江门,群众习武之风盛行;江门还是排球之乡、明星之乡和中国舞蹈之城,各类体育运动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惠州通过冠军课堂分享的方式提升当地国民对体育精神的重视与传承,激发全民赛场拼搏的体育人文情怀。粤港澳大湾地区丰富的体育资源,为区域内“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体育旅游作为全球旅游业的新热点,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发展体育旅游的经济、市场、技术、人口、环境等软硬条件,加上湾区的特殊政策支持将会极大的促进该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资源上的融合发展

(一)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森林城市群

广东省各地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城市升级的重要载体, 不断把“创森”积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广州市“创森”脚步不停顿, 部署开展森林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促进绿色生态旅游消费。东莞市借力森林城市建设, 实现“世界工厂”华丽转身, “创森”期间建起来的华阳湖湿地公园带动了周边高端业态发展, 华阳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0万元。佛山市通过建设绿岛湖湿地公园, 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宜商宜居生态新城, 吸引了都市型产业进驻, 销售额超过20亿元, 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新优势。广东省已和香港、澳门有关方面建立了协商机制,积极筹办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城市群交流座谈会,加快推进工作。广东构建珠三角地区生态“两屏”(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将增强对香港、澳门地区的生态防护功能。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建设正向高层次、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跨界融合发展。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创建丰富了森林康养资源,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康养环境,也会吸引旅客到粤港澳大湾区作客。

(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大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可与体育健身、生态旅游、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与体育健身融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等融合。香港、澳门体育产业较为发达,内地九市土地资源较丰富,应进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和细分,结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特点和体育消费需求,在内地建设老年人体育运动场所,引进香港和澳门的体育产业,举办老年传统养生体育赛事,设计与研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体育健身产业,推动中医药与养老健身的融合。

与生态旅游融合:中医药健康养老旅游是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通过旅游的形式,加上中医药的养生作用,把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结合珠海、香港、澳门发达的旅游业,在大湾区内建设中医药文化墙、中医药种植园、体验馆、生态园等,开发药浴、药膳、药茶、药酒、药枕、中医药护肤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使老年人在旅行过程中了解中医药养生知识。

与一二产业融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规范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佛山、中山和东莞的制造业较为发达,肇庆、江门土地资源丰厚,香港则是国际航运、贸易中心,可以在这些城市建立一条中医药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结合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中药企业直接在肇庆、江门投资种植中药材,佛山、中山和东莞的中医药企业则要注重研发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产品;建立大湾区中医药产品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香港的航运与贸易优势,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品走出去。

(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综合康养度假区

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在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资源十分富裕,打造融合多种资源的综合度假区,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资源优势互补和相互融合是康养资源优化的重要条件。特别在休闲旅游上,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基础良好,旅游合作区域优势明显,如海滨是港深莞惠的主要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海滨旅游湾区是该城市群发展旅游经济的核心,深圳和香港作为城市群内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发挥优势带动东莞、惠州的旅游业发展,形成联动效应;澳门与珠海横琴自贸区的融合,将推动该城市群在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并推动澳珠中江城市群旅游经济崛起,拉近与传统的旅游发展较为发达的香深莞惠城市群的距离。同时,各城市需打造差异化的功能布局,例如:香港的购物+医疗、深圳的主题公园+科技科普游、东莞的酒店娱乐游、惠州的休闲度假游、广州的会展+医疗+历史文化游、佛山的岭南民俗游、肇庆的山水文化游、中山的名人文化游、江门的侨乡文化游、珠海的休闲度假游、澳门的会展+博彩游等。

三、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在自然类康养资源(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文化类康养资源(宗教文化康养、民俗文化康养等)、产业类康养资源(中医药养老产业、体育康养产业等)等各类康养资源都显示着其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而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森林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综合康养度假区等都显示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康养资源正在高度融合发展,描绘了世界级“康养圈”的伟大宏图。

参考文献:

[1]方良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康养新标杆 珠海首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将开建[J].读创,2021-07-21.

[2]何建朝.宗教文化在康养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1):83-84.

[3]张韩,王燕.基于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为例[J].经济师,2020(04):213-214.

[4]张晶.文化与科技共生模式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17,0(12):140-146.

[5]陈韵舒,许星莹,张彩霞,袁冬生.基于共生理论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1,35(03):21-26.

[6]王石峰,夏江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协同路径研究——以珠海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6):9-13+50.DOI: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6.003

[7]崔安福.政策顶层设计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PEST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2):37-39+98.DOI: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2.009.

[8]韩雪丽.智慧财务: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J].商业会计,2021(22):20-23.

[9]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新格局[J].国土绿化,2019(01):18-23.

[10]李文静,黎东生.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01):22-24.DOI:10.14055/j.cnki.33-1056/f.2020.01.007.

[11]庄伟光,武文霞,邹开敏.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J].广东经济,2019(4):18-23.

[12]刘少和,梁明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结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